欢迎光临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官方网站 今天是2024.09.18 星期三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企业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校地共赢——记南京农业大学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5-10-13   浏览次数:10563

    日前,【中国农村科技】杂志记对南京农业大学(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中国农村科技】“院校”栏目上进行报导。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部的董浜镇,因水得名。所谓“塘、湾、泾、浦”,说的就是房前屋后形态迥异的水域,董浜的“浜”,就是小河的意思。2013年9月,南农大(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农大常熟研究院)在这个典型的江南小镇上正式注册成立,既为董浜镇的农村发展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推动了依托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办学模式改革与机制体制创新,践行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责任,实现了校地共赢。

文|本刊实习记者丁彬

 

校地共建探索新农村建设

    2012年2月,为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多功能优势,更好地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教育部、科技部决定,联合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南京农业大学成为首批入选的高校之一。


    作为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拓荒者,百年老校南京农业大学既是我国农业高等人才的摇篮之一,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的科技战略,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南京农业大学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创造多方共赢。学校依托“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平台,紧紧围绕区域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推动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与机制体制创新,建立基于农村基层多种形式的服务基地和跨地区、跨校的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


    董浜镇是苏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也是名副其实的“蔬菜之乡”,因此成为上海市民“菜篮子”的重要供应源。董浜镇人居环境优美,民风淳良,曾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苏省安全文明镇”、“江苏省文明镇”等称号。


    依托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技术优势和董浜镇便利的交通、宜居的环境,南农大常熟研究院坚持以三农公益性服务为中心,以应用创新和高效生产为立足点,按照产业技术研发、实用成果转化示范、公共基础平台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四大功能定位,推动农技推广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开创了依托地方的综合示范基地和常驻专家的校地共赢新模式。

自负盈亏研发先行


    2013年6月,南京农业大学与常熟市人民政府、董浜镇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京农业大学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协议。同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南农大(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该院由三家单位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505万元。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南农大常熟研究院实行董事会指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设置了管理、生产、研究等岗位。针对不同的项目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纵向项目计划式推进,横向项目则补偿性推进,此外,通过组织制度建设、企业文化规划,完善了企业的运作。


    为提升研发能力,南农大常熟研究院先后引进设施园艺、水稻精良化栽培、微生物肥、物联网农业、食品加工屠宰设备、葫芦科作物等6支研发团队。


    在董浜镇,由郭世荣教授带领的设施园艺团队参与实施了江苏省三新工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新工程”)项目;水稻精良化栽培团队实施和指导水稻精量化栽培技术,为董浜红沙稻米品牌提供了科技支撑;物联网农业团队研发了植物智能化监控系统,将其应用在新增的50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上,效果良好;食品加工屠宰设备研发团队与当地屠宰设备厂密切合作研发的纳米膜技术,已应用于禽蛋保鲜;葫芦科作物研发团队致力于黄瓜新品种、新技术以及瓜果类蔬菜早熟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此外,微生物肥团队在常熟田娘合作进行生物有机肥的研发,为田娘微生物肥品牌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力支撑。


    香椿作为高档蔬菜,在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针对常熟乃至苏州地区缺乏香椿芽新鲜产品供应的问题,南农大常熟研究院实施了香椿露地矮化丰产栽培技术:包括香椿苗木矮化技术和香椿芽套袋技术;建立了香椿套作矮生(叶菜类)蔬菜模式;开发了香椿冷藏保鲜技术。研究发现,在苏南地区设施栽培的香椿较露地栽培的提早出芽一周,出芽率超过95%,且产量提高;采用ALA(5-氨基乙酰丙酸)等处理,结合袋藏处理,货架期可达1个多月。南农大常熟研究院通过产学研合作途径建立了香椿生产基地,形成设施蔬菜高效生产技术和配套的茬口套作技术,逐步实现了常熟地区新鲜香椿芽产品的本地化便捷供应,促进了农民增效、增收。

服务三农实现增收增效


    虽然以企业形式运作,但盈利并非南农大常熟研究院的首要目的。南农大常熟研究院始终以“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以三农社会化服务为中心。研究院通过技术转让、联合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合作形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针对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创业能力不足的现状,南农大常熟研究院从主要特色蔬菜产业着手,围绕地方生产实践问题进行了多次产学研研发活动。


    当地蚕豆种植面临早熟性差,种植技术不专业,优质性不强等问题,南农大常熟研究院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后,开展了蚕豆早熟高效栽培培训观摩会。蚕豆早熟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春化处理、植株调整、调控和采收等四个环节,南农大常熟研究院的专家在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个环节,使种植户们明白了蚕豆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种植户观摩后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术,回去后便实地应用。


    据了解,2014年南农大常熟研究院已经对蚕豆、丝瓜等10余种蔬菜进行了早熟栽培技术研发,使之平均早熟10天以上,在常熟、张家港市示范推广面积达1000余亩。在此基础上,研究院还组织了高效生产,对21个设施大棚和2个温室(共约14亩)全部进行早熟栽培,实现提早上市,比周边同期种植户获得了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益。


    通过南京农业大学——张家港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南农大常熟研究院与张家港塘桥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对接。研究院向合作社设施蔬菜基地推广了草头机械化生产,增加了草头的亩产量,缩短了用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防止土壤连作障碍,研究院指导了合作社水芹基地水芹+蔬菜的水旱轮作,该方法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防止过多的肥随水排入河道,从而造成河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学生培养  实践为重


    “不熟悉农业生产,不深入田间地头,不进行实地调研,是提不出好问题,写不出好论文的。” 南农大常熟研究院总经理、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的钱春桃对该院学生提出,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满足“对接企业和农户的生产需求”。


    围绕蔬菜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设计试验和示范应用,该院的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初步探究形成了田头直接发酵还田的方法:董浜镇是苏州市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蔬菜年产量22 万至25 万吨,可满足近百万人的年蔬菜需求,但每年蔬菜生产都会产生近十万吨的蔬菜废弃有机物。学生们以丝瓜藤为腐熟原料,通过添加EM菌剂和秸秆腐熟剂进行腐熟试验。腐熟剂处理后的废弃有机物表观性状、温度、pH值可达到了无害化处理的标准;还田后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为废弃物的资源转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除了论文研究的“产业化导向”,该研究院还积极提炼、开发差异化、新奇特的创意农产品。钱春桃带领学生开发了“方黄瓜”“三色番茄”“土豆番茄”等特色品种,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


    南农大常熟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先后接纳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农校、常熟理工学院等院校本科生实践实习200多人次,先后接纳了3名本科生和2名研究生进行毕业论文试验实践。两年内,发表了2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SCI论文。


    为进一步提升基地社会服务能力,南京农业大学将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作为综合示范基地、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基地进行重点建设。2014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首届基地建设大会在常熟召开,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作为基地典型供与会的教育部、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南京农业大学及各地方新农村服务基地共建单位领导和代表进行参观考察。同时,南京农业大学还先后出台《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服务基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工作量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指导基地建设,鼓励像钱春桃一样的教师走进农村基层,参与社会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社会服务工作量认可。南农大常熟研究院获常熟市2014年人才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钱春桃也先后荣获“2014年度江苏省科教文卫三下乡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南京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奖”。


    如今,南农大常熟研究院以“科技、有机、效益”为经营理念,正着力建设“田头实训体系”等公益性服务品牌,研发特色种苗、有机栽培农产品等特色品牌产品,探索服务地方三农、经营自主品牌产品等新农村研究院建设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五大科研任务

1.高效设施果蔬关键技术(平台)集成示范

    包括建设专家科研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标准试验田,配套高档智能温室,应用成熟的物联网控制技术,积极引进示范国内外知名种苗企业和科研院所培育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展蔬菜、花卉和果树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满足基地及周边优质种苗的需求。

2.优良稻麦等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围绕晚播稻茬小麦应用高产栽培、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稻田精确定量施肥、超级稻高产栽培、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等内容进行研究。

3.生态、低碳、高效循环农业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包括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绿色(有机)果蔬关键技术研究、气热电肥沼气关键技术示范、光伏农业关键技术示范、光伏农业生态温室发电站研究示范等。

4.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院公司为科技示范点,全面推进新农村运行机制和机理方面的研发工作,包括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的特殊性、类别和模式等,重点研究示范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示范与推广。

5.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以研究院为核心,逐步建设农业技术业务指导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智能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资供应服务中心等。吸纳园区产业内的骨干企业组建设创新联盟,联合相关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帮助解决企业研发和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苏公网安备 32058102001263号